本文图片除标注声明外,均来自百度|
一、《大暑》
——宋·曾几
原文:
赤日几时过,清风无处寻。
经书聊枕籍,瓜李漫浮沉。
兰若静复静,茅茨深又深。
炎蒸乃如许,那更惜分阴。
背景解读:
曾几,南宋著名诗人,其作品多反映生活哲理与自然之美。
此诗开篇即以“赤日几时过,清风无处寻”直抒胸臆,道出了大暑时节的酷热难耐与对清凉的渴望。
随后,诗人转而以书为伴,瓜果为友,展现了在极端环境下寻求心灵慰藉的豁达态度。“兰若静复静,茅茨深又深”两句,则通过描绘幽静的环境,进一步烘托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。
末句“炎蒸乃如许,那更惜分阴”,既是对现实的无奈接受,也是对时间宝贵的深刻认识,鼓励人们在逆境中珍惜每一刻。
朋友圈文案:
“大暑炎炎,清风难觅,却可书卷为伴,瓜果为友。于喧嚣尘世中寻一方静谧,让心灵得以栖息。珍惜每一刻,不负韶华。”
二、《销夏》
——唐·白居易
原文:
何以销烦暑,端居一院中。
眼前无长物,窗下有清风。
热散由心静,凉生为室空。
此时身自得,难更与人同。
背景解读:
白居易,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,其诗歌贴近生活,情感真挚。
此诗《销夏》以简洁明快的语言,描述了诗人在大暑时节通过自我调适以达到心灵清凉的过程。他选择独居院中,远离尘嚣,眼前无多余之物,唯窗下清风相伴。
诗人认为,心静则自然凉,室空则清风自生,这种由内而外的清凉,是他人难以体会的。
朋友圈文案:
“大暑至,心自凉。居于小院,清风徐来,无长物扰心,唯余宁静致远。此中真意,唯有自知。”
三、《夏日山中》
——唐·李白
原文:
懒摇白羽扇,裸袒青林中。
脱巾挂石壁,露顶洒松风。
背景解读:
李白,唐代浪漫主义诗人,其诗作豪放不羁,充满想象力。
在这首《夏日山中》中,李白以极其洒脱的姿态,展现了大暑时节在山林中避暑的惬意。他懒得摇动白羽扇,干脆裸身在青翠的树林中,将头巾随意挂在石壁上,任由松间的凉风吹拂头顶。
这种无拘无束、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方式,令人向往。
朋友圈文案:
“大暑不畏热,山林是我家。裸袒青林间,松风拂面来。生活本该如此,自在逍遥,无拘无束。”
四、《大暑水亭送蔡元佑秀才还家》
——宋·梅尧臣
原文:
日色盛暑炎,林阴澄独清。
幽亭临水际,高柳集啼莺。
楚客衣裳薄,吴侬意绪轻。
别后相思处,江头潮水平。
背景解读:
梅尧臣,北宋著名诗人,与苏舜钦齐名,时称“苏梅”。
此诗为送别之作,诗人在大暑时节的水亭边,为友人蔡元佑秀才送行。诗中描绘了水亭周围的清凉景象:烈日炎炎下,唯有林荫处独享一份清凉;高柳之上,黄莺啼鸣,更添几分生机。
在这样的环境中送别,虽有离愁别绪,却也因自然之美而有所慰藉。
朋友圈文案:
“大暑水亭边,清风送君行。林荫独清,莺啼声声。虽有离别之愁,却也有自然之美相伴,让这份情感更加深沉而美好。愿君归途平安,他日重逢再叙旧情。”
五、《大暑》
——宋·王之道
原文:
炎蒸三伏有无中,酷暑偏宜著此翁。
安得万龙垂翅翼,为君飞起作凉风。
背景解读:
王之道,南宋诗人,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。此诗以夸张的手法,表达了对大暑酷热的无奈与期盼。诗人说,三伏天的炎热仿佛时有时无,但酷暑却偏偏偏爱像他这样的老人。他渴望能有万条龙垂下翅膀,为他飞起创造凉风,这既是对现实的无奈调侃,也是对清凉生活的深切向往。
朋友圈文案:
“大暑难当,偏爱老翁。愿有万龙展翅,为我送来凉风习习。虽知幻想难成,但心中那份对清凉的渴望,足以让夏日不再那么难熬。”
六、《大暑竹下独酌》
——宋·郑刚中
原文:
新竹日以密,竹叶日以繁。
萧骚寒声动,翻覆翠云团。
盛夏莫当此,宜焚百和香。
微风动朱户,时得送微凉。
背景解读:
郑刚中,南宋官员、诗人,其作品多反映个人生活与情感。
在这首《大暑竹下独酌》中,诗人描绘了一幅大暑时节在竹下独酌的清凉画面。新竹日渐茂密,竹叶层层叠叠,微风吹过,发出萧萧的寒声,仿佛翠绿的云朵在翻涌。
这样的环境下,即便是盛夏也显得不再那么难以忍受,只需焚一炉百和香,微风便能穿过朱红色的门户,送来丝丝凉意。
朋友圈文案:
“大暑竹下,独酌微凉。新竹茂密,竹叶翻飞,寒声萧萧,翠云团簇。此刻,焚香静坐,微风拂面,心静自然凉。夏日虽热,但有竹相伴,便是最好的避暑胜地。”
刘文辉·廿四节气图之大暑|
六首诗词,六幅画面,共同勾勒出了大暑节气的多样风貌。
从古人的笔触中,我们不仅能感受到那份对酷热的无奈与抗争,更能体会到他们在逆境中寻找乐趣、追求心灵清凉的智慧与豁达。
在这个炎炎夏日,不妨也学学古人,以一颗平静的心,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,让心灵在喧嚣与燥热中寻得一片宁静与清凉。